
在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的醫護實務課室裡,十六歲的吳子彤正低頭練習為同伴測量血壓。陽光穿過窗櫺,映照在她專注的側臉上。誰能想到,這顆渴望投身醫護的種子,早在數年前那個疫情肆虐的春天便已悄悄萌芽。
「那時候,整個城市都充滿不安,但我父親選擇走向人群。」子彤回憶起父親戴著口罩、挨家挨戶分發物資的身影,眼神裡仍帶著驕傲。正是這份無言的身教,讓她明白——最動人的教育,永遠發生在生活裡。

這樣的感悟,恰好與學校「以愛服務、締造希望」的理念不謀而合。當許多同齡人還在迷茫未來時,子彤已在中三升中四的選科中,毅然選擇學校最黃金的選科組合 : 護理實務課程、生物及化學,踏上她的白袍之路。

課堂上,資深護士手把手教導專業技能;實習中,她學會用溫柔語氣安撫焦慮的長者。最讓她難忘的,是學校與聖保祿醫院合辦的社區體檢服務日——當她看見護理師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家細心調整輪椅高度、專業醫護人員悉心為公公婆婆進行心電圖、超聲波肝膽掃描等,那份發自內心的尊重,讓她真正理解何謂「以心傳心」的照顧。

「子彤變得越來越懂得照顧家人了。」吳媽媽欣慰地說。曾經需要父母叮嚀添衣的女兒,如今會主動為勞累的父親按摩肩膀,會耐心教導外婆正確服藥的方法。這些細微的改變,見證著一個女孩從被愛到學會愛人的成長歷程。
透過學校的「師友計劃」,子彤有幸得到曾浩輝醫生指導。這位在沙士期間守護社區的醫者,不僅傳授專業知識,更讓她明白:「醫護工作不只是治療疾病,更是陪伴生命穿越困境的藝術。」

曾浩輝醫生擔任吳子彤的友師。
如今,下學年即將畢業的子彤目標明確——她希望成為能帶給病人溫暖的護理師。她的故事,正印證著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推行職業專才教育的初心: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服務他人中,找到自己的價值與光芒。

作者: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朱婉儀校長
中學校長。秉持香港明愛服務精神,以愛與行動為學生帶來希望。堅守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,致力培育不同性向與能力的學生成為兼具關愛社群之心(Loving)、積極學習(Learning)與領導能力(Leading)的未來領袖。積極推行「學術」與「專業」雙軌並行的教育模式,並在國際化的英語學習氛圍中,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,助他們踏上世界舞台。
香港津貼中學議會簡介:
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成立超過半個世紀,致力提升教育專業發展,組織不同活動供會員學校參與,並就各種教育政策和措施提出意見,成為業界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橋樑。我們秉持專業精神,追求卓越,致力發展學生的天賦,為香港優質教育貢獻力量。
